图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桃创新团队走进山东蒙阴,把最新的蜜桃采收储运科技注入“蒙阴蜜桃全产业链”。
江南蜜桃,甜蜜多汁,鲜嫩可人,名满天下。盛夏初至,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桃创新团队,一直承担着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关键技术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采后处理与保鲜贮运,关系着桃农的辛勤劳作能否直达百姓人家的甜蜜果篮。近日升利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桃创新团队、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采后处理与保鲜贮运岗位团队走进山东临沂蒙阴,把最新的蜜桃采收储运科技,注入了“蒙阴蜜桃全产业链”。
在采后处理与保鲜贮运技术示范点—山东金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蒙阴蜜桃采后商品化处理与保鲜贮运”为主题的创新交流会上,上海市农科院叶正文研究员、周慧娟研究员就桃采后商品化处理智能化程度低、仓储能力不足、长期冷藏导致的品质下降、长期冷链物流技术瓶颈(海运20d以上)、冷冻保鲜后解冻技术、蜜桃种植品种过多等问题,为当地桃树种植和采收把脉、“开药方”,最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桃创新团队与山东金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桃采后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冷链物流技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山东蒙阴是革命老区,93%的国土面积为山地,曾经是沂蒙山区的深度贫困县。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种鲜食桃,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全县蜜桃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年产量26亿斤,为我国产桃第一大县。1993年,蒙阴县开始引种上海市农科院培育的晚熟黄桃“锦绣”;2006年以来,又自上海市农科院引进“锦春”、“锦香”、“锦冠”、“锦园”、“锦花”等不同成熟期的鲜食黄桃品种。2024年,全县“锦”系列黄桃种植面积超10万亩,年产值18亿元,给蒙阴果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上海市桃种植专家叶正文研究员、周慧娟研究员带领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与蒙阴县果业发展中心合作以来,连续多年在上海西郊国际果品市场进行“蒙阴蜜桃”品牌推介,使“蒙阴蜜桃”在果实分级、包装、内在品质提升、减损增效等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销售量占整个上海市场销售量的50%左右,拉动了蒙阴果农种植蜜桃的积极性,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上海市农科院科学家团队的助力下,“蒙阴蜜桃长期冷链物流技术”基本解决了21天以上长期冷链物流(陆运+海运)导致果实果肉褐变、糖酸比失调、芳香物质丧失、抗病性降低等难题升利配,这保障了“蒙阴蜜桃”能够走出国门,出口至新加坡(14-20天)、马来西亚(20-25天)、阿联酋(25-30天)等国家和地区,损耗率低于15%,提高了“蒙阴蜜桃”的国际影响力,累计技术辐射出口“蒙阴蜜桃”达2000吨。
嘉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